您的位置 首页 房产

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 头部房企也开始放出大招了

  去年6月的“停贷潮”风波,带火了一个延续全年的营销热点:现房销售。   今年年初,住建部部长倪虹提出“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”,之后,广东、山东、四…

  去年6月的“停贷潮”风波,带火了一个延续全年的营销热点:现房销售。   今年年初,住建部部长倪虹提出“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”,之后,广东、山东、四川、安徽、河南等多个省份,都表示要推进现房销售试点。7月,深圳挂出了首宗竞“现房销售”地块,最高现房销售比例达到50%。   最近,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,头部房企也开始放出大招了。   7月14日,碧桂园在官微透露,今年将开始推行“现房销售”政策。并且从6月底开始,已经有多个项目开始落地,黑龙江某项目在新政策下,已经实现到访量提升200%。接下来,该政策还会在辽宁、湖南、河北、内蒙古等省及自治区持续落地,各地项目可以根据自己的销售和现金流情况,自主决定是否参与。   虽然房企主观上,一点儿也不想卖现房。但是根据客观情况分析,接下来卖现房的房企可能会越来越多。   库存积压   现房营销竞争白热化   其实,虽然说“现房销售”对政府和购房者来说,都有巨大的吸引力。但对于房企来说,在当前现金流紧张的环境下,其实是没有能力、也没有动力去推进现房销售。   去年北京三批次集中供地的18块土地中,有竟现房要求的地块甚至达到了7成,不少民营房企,在地价达到上限,开始竞现房时,就直接退出了竞标。最终进入竞现房环节的只有3块地,拿地的也基本都是国央企。   那为什么头部房企会主动选择现房销售呢?   其实,从他们的现房销售政策中,就可以看出原因。   一是买房人要在期房阶段先付部分房款。也就是先支付总房款的20%(其中5%是定金),签订认购书,锁定对应房源和价格,等到现房交付后,实地看过房,再签署正式购房合同并支付尾款。在等待期,可以同步审核按揭资质。如果后续由于客户单方面原因不完成签约,可以按认购书约定执行挞定处理。   二是设置了一定的约束范围。参与现房销售政策的项目,限定为全国各地在2023年年内实现竣工交付的项目,并不是针对集团旗下的所有期房项目。   根据克而瑞对47家重点上市房企的库存情况统计,截至去年年底,重点房企的现房库存总量已经高达1.15万亿,在所有存货中的占比已经高达14.3%,处于历史最高水平,而且还在以10%左右的增速增长。   随着现房越来越多,目前现房销售基本已经常态化了。随着新开工量断崖式下滑,新增供应减少,如果短期内销售受阻的情况得不到改善,可以预见,接下来现房的比例还会越来越高。期房项目面临的营销环境,也在变得更残酷。   而且大量销售中的现房,并没有像我们过去所说的那样,由于资金成本上涨,导致销售价格上涨。反而由于库存时间过长,导致销售价格越卖越低。具有更强的价格优势。 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2年12月全国商品房期房累计销售均价为1.02万/平,现房累计销售均价则只有8100元/平,现房反而比期房平均便宜了2111元/平,比2021年底又降低了622元。   一是很多现房本身就是滞销的“死库存”,去化难度其实依然很大。通过现房打折促销来刺激销售,放弃利润求回款,成为很多项目的唯一选择。   二是一些过去因为各种原因被开发商留在手里的房源,也出现了资产价格的萎缩,尽快转手,补充企业现金流,才是当务之急。   因此,对于客户来说,当前很多现房项目,不仅交楼风险低,开发商也更愿意让利。虽然现房存在产品过时的问题,也依然非常具有吸引力。   在这种销售环境下,碧桂园此次推出的现房销售政策,可以说是一个提升期房项目竞争力的营销突围策略。   相信其他房企很快也会针对性地制定竞争策略,下半年,现房营销之战很可能将进一步白热化。   现房销售要注重技巧   不能彻底沦为打折促销   虽然说目前大量的现房项目,都是选择用价格换回款,但是现房销售并不是只有清仓甩货这一条出路,还有很多特殊的营销技巧,有待挖掘。   下面就简单来聊一聊。   现房销售,在营销方面普遍存在两个问题。   一是推广费用少。项目往往由于入市时间已经很长,营销已经进入疲软期,有些甚至已经是尾盘,营销费用也不富余。用更少的钱,卖老大难的房源,自然很困难。   二是缺乏紧迫感。因为大部分现房项目,入市时间过长,让很多客户认为项目卖不动,不着急做决策,这就让项目销售非常被动。尤其是在市场冷淡期,观望情绪本就浓厚,不解决紧迫感的问题,项目销售很难突破。   但是现房销售的优势,其实也很多。总结起来,有4点。   一是所见即所得,购房风险小。这也是“烂尾潮”后,大部分现房项目都在强调的主要卖点。但是所见即所得,也是一把双刃剑,到底是减小风险,还是放大风险,还真不好说。如何不让优势变成劣势,也需要一定的技巧。   二是购房成本更低。相较期房,现房销售少了一两年的等待期。无房客户不需要一边还贷,一边继续支付房租。有房的客户,也多了旧房出租的租金收益。   三是不受预售规则制约。很多城市对预售项目的监管比较严格,拿到预售证的房源,必须全部公示。推售节奏不能自由把控,导致房源太花、客户选择多、决策周期长,容易在各种对比中,失去购房兴趣。现房不受规则制约,更能掌握营销的主动权。   四是老客户资源更丰富。相较潜在客户来说,老客户粘性非常强。如果能充分搅动老客户的热情,也能让营销更加省力。   因此,现房营销的技巧,就是要尽可能解决“推广费用少”、“紧迫感低”的两大问题,放大四个现房的特殊优势。  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入手。   一、集团统筹联动,发布现房政策   例如,碧桂园这次的“现房销售”政策,实际上就是一次营销手段。通过“先锁定、后签约”的销售政策,将准现房包装成现房来销售,降低客户的不信任感。   另外一些房企为了制造紧迫感,会从集团层面上统一组织“现房节”。线上通过直播、投放来形成大范围的曝光,多项目联动,降低单项目费用少、曝光不足的问题。线下则按照现房品质分类,给出特殊优惠。   例如,卓越今年618就包装了一个“618现房节”,在线上借势头部主播罗永浩,在京东直播。通过6.18折购房券来吸引流量。线下则一城一策,释放现房入住大礼包、认购送物管费、家电礼包、京东购物卡等优惠政策。   全国联动+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,能尽可能让大量库存项目产生合力,加快去化速度。 二、案场说辞培训要算清楚“成本账”   前面提到过,对于客户来说,现房最大的优势之一,是成本低。   但是这个“成本帐”的算法,各个项目和每个客户都不同。除了省掉交房等待期的利息,还有很多“隐形成本”待挖掘。   例如,交通有优势的项目,每日通勤节省的时间和交通费也是成本。还有小孩着急上学的客户、两地分居的客户等等,每个客户都有自己的一本账。项目在销售培训的过程中,可以通过头脑风暴、辩论会的形式,尽可能挖掘出不同类型客户对应的成本类型,形成针对性的说辞。置业顾问帮客户把这些隐形成本算清楚,现房的优势也能更凸显。   三、利用好推售灵活的优势,创造紧迫感   为了加快客户的决策周期,项目必须想办法创造集中认购的场景。   首先,要分批次、有节奏的进行房源包装。例如,员工内购房源,地方企业回购房源等等。一是不要让客户认为房源是卖剩下来的。二是创造噱头,形成小节点。这种集中的推售,能够人为创造出紧迫感。   之前深圳某现房销售项目,几乎每周都有开盘,每次仅推售一两条腿,根据潜在客户的意向度,选择每周的推售房源,最大化促成成交。未成功解筹的客户,马上转移到下一周的认筹,继续消化。   相较于直接散售,客户每次遇到的选择是有限的,能帮助客户提高决策效率,不会挑花眼。也能给销售提供更多的客户邀约理由,客户集中出现在案场,也能增强氛围感,相互影响。   其次,限时折扣的执行要尽可能严格。虽然是小批次推售,但是限时折扣要给到位,推售当天和之后的折扣要拉开差距,所有的价格工具都要为增加推售转化率服务。推售活动一结束,优惠就取消,不要把价格体系卖的过于混乱。否则,置业顾问也搞不清楚最低价是多少,客户也会产生质疑。   这种环境下,一旦客户产生质疑和不信任感,就很难再挽回了。   四、充分盘活老业主   现房最大的优势,就是拥有大量的老业主资源,可以通过开放社区,打造邻里节,让老业主主动参与到项目的营销活动中来,非常重要。   例如,有项目会再社区园林里面组织集中露营活动。老业主可以带朋友来参与,体验邻里氛围。   某县城项目,则将已竣工园林的游泳池和门口的戏水广场开放给市民,甚至暂时拆掉了项目围墙,将项目的儿童游乐设施也开放,还准备了大量的充气城堡。每天傍晚时分,项目周边人群大量聚集,逐渐发展成了县城有规模的夜市。很多市民前来游玩,顺便看房,虽然增加了设备维护的支出和损耗,但是投入产出比非常理想。   针对准现房,可以举办“亮灯仪式”、社区园林里的“家庭树认养”、架空层命名等活动。这些和业主相关度高的活动,能让老业主自愿成为二次传播的节点。   五、用好VR智慧营销工具   虽然说现房是“所见即所得”,但是太真实的场景,很多时候也会让客户失去想象空间,把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,暴露得更明显。因此,现房销售一定要重视现场的展示效果,尤其是看房通道附近,必须每周由营销部门牵头,拉通工程、客服、物业,对现场进行巡视整改,保证客户触点无明显瑕疵,这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中国科技观察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imgmg.com/post/142724.html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